為不斷加強渭南市濕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,提升全體保護管理人員業務水平,8月17至18日,市林業局組織舉辦2023年全市濕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暨業務培訓班。各縣(市、區)林業主管部門、局直屬有關單位、國家級濕地公園管理機構等相關業務人員共計60余人參加了培訓。
本次培訓采取理論教學和現地實踐相結合的方式,邀請了省動物研究所、西北調查規劃院、省司法廳、省動管站等專家教授和單位業務負責人,圍繞當前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新形勢、新要求、新政策進行專題授課。隨后在陜西潼關黃河國家濕地公園,現場傳授陸生野生動物識別及野外調查監測技術,以及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項。
據悉,近年來,渭南市共建設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個、國家濕地公園8個,并以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濕地公園為載體,完成退耕還濕4.7萬畝、濕地修復6.78萬畝,濕地生態環境逐年好轉,冬季越冬候鳥種群數量逐年增加。每年來黃河濕地越冬的灰鶴種群數量現在已經達到3000多只,有“鳥中熊貓”之稱的黑鸛由2010年監測到的7只增加到現在的112只,大鴇最大種群數量也由2010年的40多只增加到300多只。同時,積極開展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“清風”“利劍”等專項行動、向社會公布了市縣兩級林業部門野生動物救助電話,通過巡護監測、接群眾報告、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線索,年內救助傷病野生動物雕鸮、蒼鷺、白鷺等107只。